鲜为人知的道教饮食文化(内附养生饮食方法)

温馨提示: 饮食清淡会使人神清气爽,过分的油腻则会使人萎靡不振,吃得清淡更能使人远离疾病。道教认为,若是酸、甜、苦、辣、咸五味过重,会伤人脾胃,例如太酸会伤脾、太甜会伤肾、太咸会伤心等。

有人会好奇道士每天以什么为食?是否也像和尚一样吃素并且滴酒不沾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些道教不为人们所知的饮食文化。

道教向来注重养生,历代流传下来的养生方法已经非常系统和完善了,其中自然包括了饮食养生方面。道教饮食的搭配十分有讲究,虽有注重荤素搭配,但主要还是以清淡的素食为主,这样既营养又健康,还能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饮食清淡会使人神清气爽,过分的油腻则会使人萎靡不振,吃得清淡更能使人远离疾病。道教认为,若是酸、甜、苦、辣、咸五味过重,会伤人脾胃,例如太酸会伤脾、太甜会伤肾、太咸会伤心等。人们的身体如果长时间承受肥甘厚腻,不仅会加重胃肠负担,使身体受损,还会使人心气混浊,甚至心烦气燥。所以说,道教提倡经常吃素,注重素菜搭配和营养全面,则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增长智慧、延年益寿。

道教这样的饮食主张不无道理,因为素食具有非常良好的营养价值。长期的合理食素并不会使人体的各项机能下降,反而能够增强人的体力、脑力及有利于整体身心素质的恢复和提升。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七大营养物质,即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水、膳食纤维和无机盐。这七种营养物质,都可以从素食中获得。

此外道士们重视服食辟谷,辟谷也称断谷或者绝谷。但是,辟谷并非什么都不吃,只是不吃粮食,服用药物或是饮水浆等。辟谷者不吃五谷,可以吃大枣、芝麻、蜂蜜、灵芝等。

上面虽说了这么好处多,但我还是忍不住要补充下道教的饮食禁忌,毕竟清规戒律还是要受守持的,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头大、目眩,下面的文字大家可要仔细记住了。

三厌,在道教泛指三种腥味肉类食品;一般称大雁为天厌;犬为地厌;鲤、鳝、龟为水厌。在全真教的道观传统讲究不食五荤三厌,归依道教初级五戒者不食酒肉。

(一)天厌飞禽类多食失「神」;

(二)地厌走兽类多食阻「气」;

(三)水厌水族类多食耗「精」。

修道者忌食或少吃,因为它们在体内会产生酸性,使血液受到过多酸性毒液的污染,容易发生心脏病、中风、血压失调等。 以上三类有暴戾横逆之气,修道者忌食或少吃,因为它们在体内会产生酸性,使血液受到过多酸性毒液的污染,容易发生心脏病、中风、血压失调等。

《孙真人卫生歌》也认为某些动物知情达理,他说:“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地神明俱不喜。”于是道教形成了“三厌”之戒的传统。“三厌”就是孙思邈真人提到的天厌雁、地厌犬和人厌鲤。

正一四不食

所谓四大荤指的就是“牛肉、鸟鱼、鸿雁、狗肉。”这就是天师府的四不吃。其原因据说是:

(一)牛,一辈子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终生劳作,普济众生,它太辛劳了,不能吃。

(二)鸟鱼,人们通常说;“鸟鱼精最可恶,连自己的亲生子都吃”,但天师道友的说法与此恰恰相反,他们认为:鸟鱼一到产卵期,两眼昏花,什么也看不见,只待饿死升天,鸟鱼鱼崽最有孝心,宁可自己游入母嘴,给娘充饥,也不能让娘饿死,精神可贵可佳,吃不得;

(三)鸿雁,失偶孤雁,终生独居,处境凄凉,矢志不渝,不再婚配,精神可嘉,不该吃;

(四)狗,古往今来,人们常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终生随主,为主效劳,不可食也;

忌食五辛

生葱,韭,大蒜,小蒜,葫荽。按《玄都定罪律太极科》曰:五辛食之念诵,条戒内为第一罪,谓修持讽诵,触犯神灵,忤秽真界,获毒蛇穿心狱报,大槩以此等物辛臭烈甚,食之经日尚臭,出口对语,于人尚且厌之,而况朝真行事乎。此外凡薤蕌似葱之类,皆勿食也。

五荤之菜是一些气味比较浓厚的家菜或者野菜,食五荤之菜虽然当时清脆可口,但入内后通过腐化体生秽浊之气,内则令人先天灵感之智闭塞,影响功力上升,为清修者所不取;外则臭秽之气随口散发,一派五荤之气味,秽污清净坛场,为神鬼所不喜,致使道不彰显、神不降临,有碍于修行,反造愆忧。特别是腥荤之物更为修行者所忌讳,如鱼、羊肉就属腥荤,故清修者必须禁忌。

何为五荤?答:所谓的五荤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五种味厚香浓的五种菜,即葱、韭、蒜、薤、荽这五种香菜,亦称为“五荤菜”。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小蒜、大蒜、韭菜、芸苔、胡荽为五荤菜。酒与肉不在五荤之内,道教为了约束道徒在三归五戒里制定了杀、盗、淫、妄、酒这五戒,肉与酒就包含在第五戒的“酒戒”里。

虽然有上述的戒律,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道士们的身体都是十分强壮、健康的,如果缘主们有兴趣,可以试着调整下自己的饮食结构,使自己更加的健康。

 

李明的头像李明
上一篇 2024 年 12 月 10 日 17:19
下一篇 2024 年 12 月 11 日 08:34

相关推荐

  • 道教常识:道士的称谓都有哪些?

    道士,在大家的眼中一直是一群神秘的存在。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道士要么都是像电影里的那样会掐诀念咒、画符做法,要么就是在大殿门口为游客解签打卦。每个人对于道士都有不同的理解,不管怎么说,在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他们身着道袍,依然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 何为道士呢?根据《太霄琅书经》记载:“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对于道士,自古以来有很多的称谓,有自称…

    生活 2019 年 5 月 28 日
    1100
  • 总结了医生的退烧攻略,用知识守护宝宝

    总结了医生的退烧攻略,用知识守护宝宝 孩子生病的时候总是不知所措,还好一直关注巍子医生和崔玉涛儿科大夫学了很多知识,今天把退烧的经验分享大家。 发烧要立马就医吗? 发烧有72小时定律。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基本都会在72小时,也就是三天退烧。不建议刚发烧就去医院,因为刚发烧各方面的症状都没有显现出来,大夫很难做出准确诊断,贸然去医院还容易交叉感染,加重病情。 什么情况下需就医? 有基础病的孩子,高…

    生活 2024 年 12 月 26 日
    1900
  • [E0010]三洞拾遗

    《三洞拾遗》(全20册)是《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五部之一,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联合编纂的大型古籍丛书,2005年10月由黄山书社出版。《三洞拾遗》主要收集了明清以来新出的道教经典、文集、劝善书、科戒书等共二百余种,七百余卷。版本有木刻本、石印本、手抄本、铅印本等,其中有不少珍本秘籍是首次面世。图书出版社:黄山书社,2005主编 :王卡、汪桂平 编号:E0010格式:PDG…

    生活 2016 年 2 月 13 日
    1200
  • 道教为什么不用檀香?

    “檀香“无论是在寺院,还是道观旁的香烛店都能随意买到。可是宗教信仰中,除了佛教喜爱檀香之外;道教对于檀香是忌用的,或者可以说是禁用的,对于用香,道教还喜受沉香、降真。 为什么道教忌用檀香呢? 其实在早期的道教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说不可以用檀香,而是后续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地的将檀香排除在外,或是在礼斗时禁用檀香。 在唐朝所编纂的道教类书《无上秘要》中,曾记载以檀香沐浴、燃灯、合香(烧香)、做朝简等等,…

    生活 2020 年 12 月 22 日
    1000
  • [E0022]卜居秘髓

    此《卜居秘髓》题造福散人輯。全书分前集(图解)上下卷,前有熊维尧撰题卜居秘髓引、论阳宅总断、阳宅大游年。新增上中下三卷,前有袁世振撰题卜宅书引。其主要内容是介绍择地造居、阳宅宫星等。此书应为明万历二十三年金陵建阳叶贵近山书舍刊本。 风水是古时候的人在择地建造居所之时,对气候、地质、地形、环境、景观等因素的综合判断,以及建筑当中种种禁忌的一个纪录。此种学说起源于黄帝时代,至商朝时,在甲骨文中已有大量…

    生活 2017 年 2 月 13 日
    1100
  • 对讲界百元神机—宝锋UV-5R

    户外运动、酒店、工地等场景,对讲机/电台比手机更加方便和可靠(没信号再好的手机也就是个闹钟)。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被称为“火腿”(Ham),如果要远距离通信,需要短波收发设备,或者使用中继。但这需要考取操作证。 对于大部分没有证的“香肠”来说,更多的需求就是短距离(1-5公里)、便携、操作简单。 于是UV频段的对讲机使用人数远远高于短波电台。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无证、无照只能使用409MHz-410…

    生活 2022 年 5 月 23 日
    1000
  • 如何阅读丹经

    如何阅读丹经 无始洞 述​ 历代丹经数量巨大,可称浩瀚,如何才能高效阅读,是有志于丹道研习者的一大难题。对此,本人有一些个人感受,供大家参考。 一、正确地分门别类 这是一个很传统的作法,基本上自道教产生已来,对道经、丹书的分类工作就没有停止过。而对丹道、丹经进行分类,则主要是从南宋开始,主要原因是两宋是丹经的高产期。但就目前而言,我们经常看到的,还主要是对丹道即道派的分类,对丹经的条析分类,则很不…

    生活 2022 年 1 月 8 日
    1000
  • 上海市道教协会第七次代表会议召开

    上海市道教协会第七次代表会议于10月16日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有195名代表、14名特邀代表和8名列席代表出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上海市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房剑森,上海市人大侨民宗委主任委员张丽丽,上海市民族宗教委主任花蓓,上海市政协民宗委常务副主任蔡永莲,上海市民族宗教委副主任王君力,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等出席会议,上海市各兄弟宗教团体负责人应邀到会祝贺。会议期间,…

    生活 2016 年 10 月 17 日
    1200
  • Discovery sheds light on ancient cosmetics

    Researchers confirmed recently that traces of a substance found in an over 2,000-year-old jar are a cosmetic face cream for men that was used to whiten the skin, illustrating that the desire to be phy…

    生活 2022 年 9 月 23 日
    1000
  • “道门网”缘起

    小时候身体不好,想要寻求改善,先后自学武术、气功,期间接触道家养生文化,加之出生成长的地方就是全真教祖庭所在地,耳濡目染,对道文化逐渐痴迷。 参加工作后,有了微薄的收入,于是计划通过网络收集道文化相关资料,并通过建立网站分享给需要的人。 通过自学网站知识,计划做一个道学网站。 名正才能言顺,需要一个响亮的名字。 想了好久,起了一个“道门网”。 没有使用“道家”、“道教”、“道学”等名称,是因为没有…

    生活 2008 年 11 月 2 日
    10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