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对道家思想的诠释与践行

道家学派是以《老子》之“道”“德”为核心范畴形成的学术派别,起始于春秋时期,并在汉代、魏晋等时期持续发展。一般认为,儒家思想构筑了中国人整体的思想、道德、伦理体系,而道家思想,则决定了中国文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与心理特质,二者共同形成了中国人基本的心理构架,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形成于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同样汲取道家思想之精粹认知生命、建构医学体系,并对其核心范畴进行充分的发展与丰富,亦在具体生命层面,对其重要理念进行诠释与解读。

“道”与“德”在内涵上具有相对性,前者侧重于宇宙自然哲学范畴,后者则侧重于社会人生哲学范畴,但二者具有明确的关联与递进,即“德”是由“道”而来,“道”为本,“德”为用,由道及德,即从宇宙自然哲学“道”的内涵、属性、特质、内容,推演出“德”的相关规定性,如《道德经》所谓“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因此,“道”的内涵,可以涵盖“德”。而道的核心思想,如道生万物、道法自然、道为虚静、道常无为等,不仅体现为“德”的内容,同样亦延伸至医学领域,形成《黄帝内经》相关生命观。

“道生万物”与《黄帝内经》“真气”论

《黄帝内经》气学思想的主体是“真气”论,视真气为生命活动的主宰,认为人的生长发育、健康维持、疾病发生等过程中,真气的有无多少、运行状态皆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这些思想,皆是秉承于道家思想。

“真”的含义及道家文献中的真学思想

“真”的金文上半部为会意。《说文》中将此解为为倒立之人,示变化。如《说文解字·》原文载: “变也。从到人,凡之属皆从。”因此,“化”字之互倒之人,是对胎儿在母腹中孕育过程的会意表达;下半部为“贝”。从形状上为一个贝壳,下面一点,表达珠在贝中逐渐凝聚成形的过程。因此,“真”字的本义应是古人受胎儿孕育和珍珠凝于贝中的过程启发而来,旨在以“真”字类比精气在人体内凝聚的状态。在这基础上,“真”字寓意着生命最起源、最本质、朴实无华无雕饰的状态,同时表达其是形成生命之初最精粹的精气。

《道德经》将宇宙的本源定义为“道”,《道德经》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对于“道”的属性,《道德经》阐释言“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据考证,这是“真”字的最早出处。“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强调“道”中精气是最本始的、具有化生力的物质,“有信”即是有生长、伸展之力。因此,由道化生的天地亦具有无限的创生性,即朱熹《朱子语类》所言:“天地以生物为心。”《道德经》将宇宙的本源定义为“道”,道中有精、有真,精与真便成为最核心的内涵,因此,后世的道家学派便分别以其中的“精”和“真”分别进行了深入拓展。庄子重点发展了“真”学系统,宋钘、尹文则发展了“精气”学说。

《庄子》在继承了《道德经》“真精”本根概念的基础上,对“真”的内涵进行了更系统的理论构架。“真”在《庄子》独有的哲学思想体系中有着比“精”更核心的地位。《庄子》一书中大量集中论述“真”见于三篇,即《庄子·齐物论》、《庄子·大宗师》和《庄子·渔夫》,文中有62处涉及“真”的条文,提出了“真宰”“真君”“真人”“真知”“真性”等概念。庄子真学思想主体表达以下四个方面的内涵:一、真是主宰生命之力,即“真宰”。如《庄子·齐物论》提出“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二是养生应以保养真气为主导,即“保真思想”,《庄子天道》曰“极物之真,能守其本。”《庄子·秋水》曰:“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三是将达到养生最高境界的称为“真人”,《庄子大宗师》言:“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四是指出“真气”的来源与自然特质,《庄子·渔夫》曰“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指出真气是生命之初,禀受于天地的自然之气,且在后天的生命中不可变易。

《黄帝内经》“真气”论

《黄帝内经》几乎全面继承了《老子》《庄子》关于“真”的内涵,并与宋钘、尹文的精气思想结合,提出“真气”理论。在《黄帝内经》的生命观中,真气是生命的本根之气,对生命活动有全面的主宰性。在《黄帝内经》中,共有21处论述真气,有100余处提及“真”字,但表达的涵义是真气者;有5篇文章,包括《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灵枢·邪客》等等,主体论述真气在人体生命中的决定性作用。

《黄帝内经》的真气理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视“真气”为生命活动的主宰,养生贵养真气。《素问·上古天真论》作为《素问》的第一篇文章,全面论述古人养生的原则以及生命的生长发育过程,其中以保养真气作为核心,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第二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亦言“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并承接《庄子》,列四种高境界养生的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将真人视为最高境界。

二是将真气与邪气对举,视真气是呵护生命、抵御病邪之气,故以《灵枢·刺节真邪篇》《素问·离合真邪》名篇。《素问·疟论》曰:“真气得安,邪气乃亡。”《素问·离合真邪论》曰:“以从为逆,荣卫散乱,真气已失,邪独内著,绝人长命,予人夭殃”。

三是基于生命构成与活动的复杂性,将“真气”具化为多种不同部位、性质、作用的气,从而产生了多种不同“气”的名称,如五脏之中有“藏真”、“真藏”之气,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有“脏真散于肝……脏真通于心……脏真濡于脾……脏真高于肺……藏真藏于肾”之论;经脉之中有真气,称为经气,《黄帝内经》中多篇将经气与真气等同论述,如《素问·离合真邪》曰:“真气者,经气也。经气太虚,故曰其来不可逢,此之谓也。”

四是关于真气的形成。在《庄子》所述“真者,所以受于天也”的来源基础上,《黄帝内经》认为个体生命的“真气”本源于先天,但需要后天水谷的充养才能长盛不衰,因此,《灵枢·刺节真邪篇》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亦提出“食岁谷以全其真”的理论,认为并非哪种水谷皆有涵养真气之用,与运气相合的谷物,才对真气有充养作用。

“道法自然”与《黄帝内经》的生命法则

一方面“道”是宇宙自然之本源,另一方面,在以“道”为本根化生的自然万物中,皆携带着道的基本属性、规律。顺应道,即顺应万物天然的属性。因此,《道德经》关于“道”的另一种重要内涵是“道法自然”,并对《黄帝内经》的生命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德经》之“道法自然”

《道德经》言:“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应效法天地,而天地人皆应效法道,那么“道”是什么,“道法自然”,道就是它本然的样子,就是自然而然存在的一切,不刻意、不人为、无声无息,但却拥有主宰一切的力量。《道德经》言:“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里的不争、不言、不召、繟然即是无为,而善胜、善应、自来、善谋即是无不为。《道德经》又言:“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天道如已经拉开的弓箭,无须人力进行再推动即可自行运行,并由此推演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上德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道德经》关于道与德的重要特质,这种“无为”,其实就是自然而然,就是无须人力有意进行,但因道囊括宇宙、无所不容。所以,道的力量可以呈现于万物之中,按照其自身的创生力推动万物的运转不已。

《黄帝内经》“道法自然”的生命规则

《黄帝内经》生命观受道家思想影响巨大,其“天人合一”学术观点可以视为是“道法自然”影响的结果,同时,又在其生死观、养生观与治疗理念中进行具体阐释与应用。

首先,《黄帝内经》对待生命的态度高度体现了“道法自然”的思想。《黄帝内经》不仅珍爱生命,重视健康的维护、疾病的治疗,以“尽终天年”视为全德的人生境界,言“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但同时又充分尊重生命自身的自然属性,认为生命有生有死,疾病有可治不可治,因此,要顺应、尊重这种自然本然的属性。《黄帝内经》在诸多篇章,皆有“死不治”之论,计《黄帝内经》提出的“死不治”,或言“不治”,但含义为死症者,有53处之多,如《素问·阴阳别论篇》言:“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素问·通评虚实论》:“帝曰:癫疾之脉,虚实何如?岐伯曰:虚则可治,实则死。帝曰:消瘅虚实何如?岐伯曰:脉实大,病久可治;脉悬小坚,病久不可治。”《素问·玉机真藏论》认为,“诸真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这种“死不治”,并非是《黄帝内经》对生命消极无为,而恰恰是基于生命自身的自然属性与特质而持有的客观、理性态度,是尊重生命有生即有死的“道法自然”思想的体现。

其次,《黄帝内经》养生思想亦体现“道法自然”。《素问·上古天真论》是《黄帝内经》关于养生理论的总章,其“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即是承接《道德经》“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内容,是“上德无为而无不为”在养生中的体现。认为人应顺时安处,以坦然的心境,愉悦接受个体在生存中面临的一切。同时,这种“道法自然”还重点体现为对自然时令生化状态的顺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即是专题论述按照四时阴阳之气的升降及万物的生化状态,进行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言“四时阴阳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在《素问·生气通天论》则强调昼夜起居应顺应自然之道,“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此亦即《庄子·养生主》“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应自然的养生理论的应用。

《道德经》“虚静”观对《黄帝内经》的影响

在《道德经》以“道”为天地之本的同时,又赋予了“道”诸多的属性,其中以“虚静”为核心。《道德经》一方面谈“道生万物”,视道为天地生成的本根,另一方面,又在《道德经》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其中的“有”即是道,是化生宇宙天地的本根,而其中的“无”,又认为“道”的本始状态是不可见、虚无的。这种“无”,并非强调“道”是绝对的虚无、不存在,而是认为道具有虚空、寂静、不可见之特征。这一表述,在其后的宇宙自然哲学观中皆有呈现,如《淮南子·天文训》之:“道生于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气。”《素问·天元纪大论》之“太虚寥廓,肇基化元。”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而动”等,以“虚廓”“太虚”“无极”等论“道”的状态,皆是此意。在这种道的虚静本质下,道家学派所主张人本体哲学的“德”,以及《黄帝内经》对人的生命行为的规定,亦皆是以虚静为本。

道家的“致虚守静”观

整部《道德经》,在先论道、后论德的结构体下,探讨自然之道以最终服务于人生为指归,因此,基于“道”的无、虚、静,反复强调“德”守虚、守静的价值与意义。《道德经》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道德经》曰:“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道德经》:“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较之于老子的社会政治哲学特征,庄子热爱生命,其哲学是以关注个体身心的自由、舒适,追求生命的旷达不羁为主旨,“保真养生”是其核心生命观,但在呵护身心的方式上,庄子同样继承老子之“致虚守静”观。其养生专篇《庄子·养生主》中,主要表达了“因虚而行”的思想,言“依乎天理,批大郄,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因虚而行,即“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在其《庄子·天道》篇,以大段内容阐述了“静”的意义,言“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以水为喻,水静方可鉴物,心静则可无扰,忧患不能入,年寿长久。并亦认为“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庄子·刻意》)“恬”即静之意。

《黄帝内经》的“虚静为保”生命观

作为以生命的健康、长寿为根本宗旨的《黄帝内经》,重视“治未病”在生命中的价值与意义,将摄生置于核心地位。但其摄生的主要体现,与道家思想一致,是追求身心的“虚静”。《素问·上古天真论》在谈养生的总纲领时提出:“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在四种养生高人的德性罗列上,将“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视为“圣人”的法度。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亦言:“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就虚与静而言,是有虚则静,能静则安。“虚”是内心不为各种名利、情欲所充塞,不让过多的欲望所左右,故可喜怒无扰于心,忧思不滞于内,达到“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境界,也方能使生命之本根之气—“真气”从顺。同样,在《灵枢·通天》将人划分为阴阳五态人,即太阳、少阳、太阴、少阴、阴阳和平之人,显然唯有阴阳和平之人身心最健康,而其表现即是“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

甚至在对医生诊病、治疗的行为规范上,《黄帝内经》亦要求医生内心应持虚静的状态,《素问·脉要精微论》言:“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并认为患者养护疾病过程中,亦应保持虚静的心态,方可促进疾病的痊愈,在《灵枢·上膈》言:“伍以参禁,以除其内,恬憺无为,乃能行气,后以咸苦,化谷乃下矣。”这种贯彻始终、遍及各方的虚静观,显然是在宇宙本体为虚为静的自然哲学思想影响下,在社会哲学、医学中的延伸与实践。

总之,道家思想以“道法自然”自然哲学思想为本,以“上德无为”的社会哲学为用,具备完善的理论体系。其哲学理念与价值主张,在《黄帝内经》中具有全面的体现与应用。

上一篇 2024 年 2 月 17 日 12:17
下一篇 2024 年 3 月 30 日 17:27

相关推荐

  • The Useless Tree

    ANCIENT CHINESE THOUGHT IN MODERN AMERICAN LIFE https://uselesstree.typepad.com/useless_tree/

    动态资讯 2022 年 9 月 23 日
    400
  • 神仙起居法

    神仙起居法。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心腹通快时,两手肠下踞。踞之彻膀腰,背拳摩肾部。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厌频,昼夜无穷数。岁久积功成,渐入神仙路。乾祐元年冬残腊暮,华阳焦上人尊师处传,杨凝式。

    动态资讯 2022 年 10 月 8 日
    400
  • 让健康生活代替熬夜“修仙”

    “修仙”路上谁为峰,熬夜奶茶西北风 自从开学以来脱离了家长约束的大学生们又开始了为期一学期的“修仙”生活修仙一时爽一直修仙一直爽你以为自己是在熬夜其实你是在“修仙” 曾经的修仙是炼丹、辟谷、悟道、历劫但现在“修仙”讲究的是大道至简追求快乐 有时候你是主动“修仙”打游戏、看小说、聊天、刷抖音而有时候你却是被动“修魔”赶作业、赶报告、赶材料 接下来就让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各位道友的修为境界  …

    动态资讯 2019 年 11 月 5 日
    400
  • 我国很赚钱的山:7天收入5个亿,还是道教的诞生地

    现在大家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也是越来越快,平时很少有时间能放松休息,只能等到十一小长假或者过年的时候才能好好休息一下,现在大家都比较喜欢在休息的时候出去散散心旅旅游,缓解平时的紧张气氛,我们国家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比如登山是很多小伙伴都喜欢的项目之一,尤其是在十一的时候去一些比较著名的山上散散心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说一个比较出名的山吧! 今天,小编讲的是举世闻名的武当…

    动态资讯 2020 年 4 月 30 日
    300
  • 道言五种(清)陶素耜集注 中华书局

    《道言五种》是清代陶素耜编撰的一部丹道著述,一名《道言内外五种秘录》,全书包括《周易参同契脉望》、《悟真篇约注》、《金丹大要》、《金丹就正篇?玄肤论》、《承志录》五种。其中,《周易參同契》是世界上现知最早的包含系统的外丹理论的著作,被视为“万古丹经之祖”,与《悟真篇》一起被视为最负盛名的丹经;《金丹大要》是元代最重要的内丹丹经;《金丹就正篇》、《玄肤论》是两宋元明道教内丹理论的集大成者陆西星的作品…

    动态资讯 2022 年 10 月 16 日
    400
  • 谈谈住宅选址风水的问题

    文字内容录自:全真道士梁兴扬 谈谈住宅选址风水的问题大家好,我是梁兴扬。今天我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住宅风水的禁忌。住宅风水关乎着我们的居住环境,我们都想有一个好的风水。那风水禁忌是什么呢?这里我告诉大家,有几句话叫做:衙前庙后不住人,前山后水不住人,三角地带不住人,孤坟陵地不住人。大致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在大型的寺庙背后不要安家,因为人要面对神像进行礼拜,凡人普通人受不了那么大的香火,对自己反而有损…

    动态资讯 2019 年 6 月 24 日
    400
  • 网站新增主题风格:intrepid

    网站新增风格:intrepid 删除页面底部风格版权(style by themehouse):后台-模板列表-查找模板 PAGE_CONTAINER第1120行,删除:<xf:callback class=”ThemeHouse\Core\Branding” method=”renderStyleBranding” /><xf:s…

    动态资讯 2019 年 6 月 12 日
    300
  • 福特汽车:成败只在一念间

    福特汽车公司世人皆知,是国际汽车工业的大家族,但是在他的发展道路却几经沉浮。 老亨利·福特从1899年起两次创办汽车公司,都因缺乏专业知识而失败,1903年再次创业,选用能人,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开始了福特公司繁荣发展的阶段,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製造企业。 但是后来老亨利·福特被一时的成功冲昏了头脑,实行家长式管理,辞退功臣库兹恩斯,和一大批有才干的人,甚至一天之内赶走了30名经理。 很快福特…

    动态资讯 2024 年 12 月 15 日
    300
  • 道门网版块更新 20190603

    “综合交流”更改为“九州客栈”;“琅环宝库”更改为“琅环福地”;“版务管理”更改为“版务大厅”;“服务大厅”更改为“服务支持”。

    动态资讯 2019 年 6 月 3 日
    300
  • 清风观网站域名注册成功

    2008年11月15日,注册域名qingfengguan.com。 购买成功邮件截图:  

    动态资讯 2008 年 11 月 15 日
    3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