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丹经

如何阅读丹经

无始洞 述​

历代丹经数量巨大,可称浩瀚,如何才能高效阅读,是有志于丹道研习者的一大难题。对此,本人有一些个人感受,供大家参考。

一、正确地分门别类

这是一个很传统的作法,基本上自道教产生已来,对道经、丹书的分类工作就没有停止过。而对丹道、丹经进行分类,则主要是从南宋开始,主要原因是两宋是丹经的高产期。但就目前而言,我们经常看到的,还主要是对丹道即道派的分类,对丹经的条析分类,则很不充分。
丹道有五派之说,包括南宗、北宗、中派、东派和西派。另外也有钟吕派、全真教等称法。应该说,这些分类方法,对研习丹经没有太多的帮助,反而会产生很多混淆。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全真南宗这样的提法,但实际上所谓金丹南宗,跟全真教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正因为分类方法的不明晰,使许多入门者分不清方向,有苦难言。其实只要不受俗成的分类影响,通过自身认真阅读、体会丹经原文,我们大致可以分源流,辨别宗派。当然,古文这一基本功,多少还是必需的,真正的工夫,是没有偷懒的余地的。

二、丹经有哪些派别

从大的方面看,北宋,特别是宋真宗崇道之后,是内丹经典暴发的时期,也是内丹道的成熟期。北宋以来,产生的丹派非常之多,但我们只要关注那些理法比较系统、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派别,进行分类,则丹经大致可分为丹道祖经、早期丹经、西山流派、悟真流派、紫清流派和后期丹经。

1) 丹道祖经

丹道的发源,是非常早的事。《道德经》和《阴符经》可是说是所有丹经必本的祖经,后世一切丹经均从其中发挥而来。

2) 早期丹经

我们可以把北宋初年之前,包括五代、唐、隋、南北朝、三国和东汉以前,这些年代产生的丹道经典称为早期丹经。同时,我们也将未受西山流派、悟真流派影响的北宋丹经,归为早期丹经。比较著名的有《周易参同契》、《吕公泌园春丹词》、《真人高象先金丹诗》以及清静、内观、心印诸经等。

3) 西山流派

西山派,是上述丹派中,在产生时间上最早的派别。该派由华阳子施肩吾在宋真宗时期创立。主要经典包括《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西山群仙会真集》,受西山派影响的丹经非常之多,最典型的是《大丹直指》,紫清派也颇承西山派之说。

西山派的提法,潘雨廷先生在其《道藏书目提要》中多次论及。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宋代的华阳子施肩吾,与唐代的棲真子施肩吾同名但非一人。

4) 悟真流派

北宋张伯端于1075年最后完成《悟真篇》,这是内丹史上的重大事件,丹法因《悟真篇》而大畅其风。悟真派的经典自然是《悟真篇》,受其影响的丹经比比皆是,难以枚举,其注疏更是续出不绝。如《悟真篇注释》、《金丹四百字》、《金液还丹印证图》、《悟真篇三注》、《仙佛同源》、《金丹大要》、《大道论》及《道书十二种》等等,皆重要丹经。

5) 紫清流派

所谓金丹南宗,实即紫清派。该派系由南宋白玉蟾及其主要弟子所创,白玉蟾与朱熹同时人。白玉蟾有取于西山、悟真二派,而有别之,独标玄关一窍之说及凝神气穴之法,最为丹家所重。紫清派主要经典较多,有《紫清指玄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还源篇》、《丹髓歌》、《金丹四百字》和《翠虚篇》等,本派丹经和受其影响的丹经也很多,如《金丹大成集》、《中和集》和《周易参同契发挥》等,而后期丹经则大部分宗承其玄关一窍之说。

6、后期丹经

陈致虚是丹道集大成者,他完成了丹经创造期的最大综合,也是宋元丹经创造期结束的标志。其后所产生的丹经,特别是明以后产生的丹经,我们统归于后期丹经。这一时期的丹经,大都承前人之说而扩充,基本不出上述三派的范围。全真心性修炼的工夫,自陈致虚大倡其说之后,逐渐在后期丹经中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后期丹经较重要的经典有《方壶外史》、《金丹正理大全》、《金丹真传》、《性命圭旨》、《张三丰先生全集》、《周易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道书十二种》、《古书隐楼藏书》、《园峤内篇》、《证道秘书》和《乐育堂语录》等。

以上挂一漏,简略勾述了丹经流派的大致情况。最后要强调的是,丹经的分派,实际并不是很重要的问题。在之后的文章里,我们将更关注于从丹经本身的特质,包括鼎炉、药物、火候、关窍和理法特点等方面,进行分类研习。

三、对数术的认识

数术之学,也即所谓的阴阳干支、四象五行、星宿刑德等等学问,在中国古代的作用,是非常非常巨大的,远超乎当今人们的想象。远至天道运行,近至人道吉凶,都渗透着数术的身影,丹道亦不能自免。数术之学的特点,在于用一个不是太复杂的框架,建立起了一个天地运行的动态模型。

那么于丹道而言,数术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其要领又是什么呢?我们说,数术实际是整个丹道的大背景,其影响无处不在。没有数术之学,也就没有丹道之学。而数术之学的精要,则在于《易》。
在前面谈丹道祖经时,我们没有提到《周易》,并非轻视《易》在丹道中的作用。相反,我们认为,《周易》是丹道的前提和基础。《易》之道,有象,有理。易理通过十翼特别是系辞传(其它九翼同样重要)的发挥,是人们较为容易看到和参研的。而易象的精妙之处,则除部分专门学者之外,大部分人多未能体见。

对丹道而言,最重要的易象,莫过于《复》卦。《复》之初九,象征一阳初起,其彖传说:《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说得实在是太好了!然而真正体现天地之心的,并非《复》卦本身,而是《坤》《复》之间!看过《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图》的朋友应该有留意到,在一些版本的圆图中,上方标有天根,下方标有月窟的字样。而天根的位置,正在《坤》卦与《复》卦之间的地方。为什么前贤以《坤》《复》之间喻天地之根呢?原因在于,易卦的阳爻,象征阳气,阳气主生。而《复》卦则是阳气初生之卦,有大地逢春,万物待发之象,所谓生意盎然就是指的这个景象。然而造化的奥秘,并非在此初生之阳气,而在于从阳气消隐,到阳气滋起的这段过程,这一段过程是人们无法观察到的,难以用语言表达。但睿智的圣人,却认识到此过程才是天地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因此用易象将之生动的表现在我们眼前,那就是《坤》卦和《复》卦之间的意象。[1]《系辞》所说的“生生之谓道”,《道德经》所说的“天地根”、“归根”、“复命”,《阴符经》所说的“机”,都是讲的这个天地生生不息之道,也正是丹道所本之道。生生,即是纯阳。

《周易》先天之学,起创于北宋邵雍,尧夫先生在《伊川击壤集》中有一首著名的《观物吟》,其中段云:乾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看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此诗虽非指示丹道修习,然而如能常诵此诗,体其精义妙动之处,绝胜于兀坐十年之功!
数术的内容,有的精深,有的则刻板乃至迷信,我们必须具备正确的辨别能力,不能过于夸大其作用,也不宜忽视其应有的价值。特别是,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使是古代《日书》这样非常初级,且有些死板的数术应用,也反映出一种精神,那就是“范围天地”、“把握阴阳”的数术精神。这种精神本身,就生生之道的最好表现。先人们这种质朴而深邃的智慧,令人肃然起敬。如果朋友们确实有志于丹道,那就绝不能避难畏艰,因离坎阴阳、四象五行、龙虎铅汞这此术语而止步不前!

注释:

[1]《参同契》所说的“晦朔之间”,所指正为《坤》《复》之间。契文中还对阳气初生的过程,作了让人称绝的描述和阐释,体现了丹道独有之特质。转录其文,以尽其意:天地媾其精,日月相撢持。雄阳播玄施,雌阴化黄包。混沌神交接,权舆树根基。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众夫蹈以出,蠕动莫不由。于是仲尼始鸿蒙,乾坤得洞虚。稽古当元皇,关睢建始初。冠婚气相纽,元年用芽滋。又云:晦朔之间,合符行中。溷闷濛鸿,牝牡相从。滋液润泽,施化流通。

四、阅读哪些丹经

理论上,我们应该阅读尽可能多的丹经,但广泛阅读必须与重点阅读相结合。广泛阅读就是以解析的方法,快速了解丹经的关键内容,了知其大略,可以增长见识,提高鉴别能力,也是修性之一途。解析丹经的方法,将在下一节讨论,大家可以参考。而重点阅读,则是要精研某些丹经,反复诵读,最好能烂熟于胸,以供修习之用。所以,所谓应该阅读哪些丹经的问题,实际是指应该重点阅读哪些丹经。

选择丹经阅读,是个相对来说比较个性化的问题。因为个人喜好不同,又或传授不同,也有其它原因,都可能导至大家选择的结果不同。我们提供的只是一种方案,同时也会给出我们的理由。

大体而论,除《周易参同契》外,丹经当以宋元为正(包括五代时期),明清为辅。宋元丹经大都宗承古意,含蓄积淳,读来饶有意味,是我们最为推荐的,当然明清丹经也不应忽略。宋元丹经大都存于《道藏》之中,也有个别失收的,如赵友钦《仙佛同源》。有的朋友认为宋元丹经晦涩,我们的理解则不同。上一节我们提到说,丹道的理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框架-应用”模式。在一个框架下,可以产生几种不同的实际应用。这一点,丹道与中医是类似的。实际上,二者同受数术之学的影响,“框架-模型”的特点,正是禀承其质。既然是框架,就必须具备足够的包容性。因此越重要的丹经,往往越不会直说其事,最明显的莫过于《周易参同契》和《悟真篇》了。“参同”一词,不是很有些“框架-应用”的味道吗?这些丹经的重点,在于传道,即丹道之框架。在这里,我们给研习丹道的朋友们一个建议,不要急于追求什么下手法,应该多参详丹理,领悟丹道之博大精深处(甚至不少丹经诗词,其本身的文采,也是甚为可观的),之后再寻法诀,自然得心应手。

宋元以前的道书丹经,《道德经》、《阴符经》和《周易参同契》是必须重要研读的。宋元丹经,我们推荐一些主要的如下:

《悟真篇》

《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

《金丹大要》(上药、妙用、须知诸章要用心看)

《金丹四百字》(其序非常重要)

《还源篇》

《丹髓歌》

《紫清指玄集》(玄关显示密论、修仙辨惑论、谢陈仙师寄书词首段、必竟恁地歌、快活歌可作重点)

《翠虚篇》(紫庭经、丹基归一论着眼)

《规中指南》

《中和集》

《钟吕传道集》

《西山群仙会真记》

以上宜熟研,另外《吕公泌圆春丹词》、《崔公入药镜》、《破迷正道歌》、《周易参同契发挥》、《悟真篇注释》、《悟真篇注疏》、《悟真篇三注》等可以同参。

明清丹经,可以先看如下几篇:

大道论(《张三丰先生全集》)

玄肤论(《方壶外史》)

修真辨难(《道书十二种》)

悟真直指(《道书十二种》)

三车秘旨(《圆峤内篇》)

这些都是丹经主流,历代都很重视,基本已囊括丹道大端。《道藏》中还有很多丹经,各有其价值存在,可作为下一步研习的内容,以领略丹经的变化万端,于中寻见其宗,也是一大乐事。

最后,建议大家可以备两本《道藏提要》(最新版是第三版)、《中国道教史》(四卷修订本)之类的工具书,以便随时检索。

五、解析丹经

丹经隐语众好,大都比喻,要想入室窥奥,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比喻也好,隐语也好,基本还是有一定规则的,并非杂乱无章。而这些规则,为我们理解丹经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一些丹经,如《规中指南》,也对丹道理法作了准确的提炼,使我们在寻找解析丹经的方法时,少走了不少弯路。

我们的解析方法,有两个特点,一是采用框架的模式,一是趋向于以最小单位丹经而非以作者或流派为解析对象。

先说第一点。

我们解析丹经的框架,由五部分组成,它们是:鼎炉、药物、火候、关窍和理法特点。《规中指南》在其内丹三要篇中,脂出了玄牝、药物、火候为丹道修炼的三个关键,可谓得法。我们的框架,就是在《规中指南》的基础上,扩充而成。其中,内丹三要中的玄牝,我们改称为关窍。三要之外,另增鼎炉作为丹法要素之一。理法特点,则是一个辅助性的内容,用以揭示某部丹经较为独特的地方。

下面对框架的五部分简要的作一个介绍:

鼎炉:或泛称鼎器,是炼丹的器具。丹经中有以鼎炉为不同的两样东西,比如以乾坤为鼎器。也有鼎炉混一的,比如以太虚为鼎炉。安炉立鼎是丹道工程的第一步,大家应有充分的认识。

药物:金丹和产生金丹的物质,都可称为药物,二者有区别,但同等重要。丹经中更多的是讨论产生金丹的两种物质,称呼很多,有真阴与真阳、真铅与真汞、离与坎、龙与虎、乌与兔、金公与木母、夫与妻、水与火、日与月等等,还有以戊己真土为药物的,不管怎样称呼,药物都可归于“阴、阳”两个字。但有的丹经特重阳的一面,其所说药物,仅指称属阳的那个物质,比如以先天一气(真铅)为药物。另外,阴阳、龙虎、铅汞之间的搭配,丹经也有许多差别。

火候:火候有两种。一是采取火候,是指使产生金丹的阴阳物质发生和合作用的手段。一是温养火候,是指金丹产生后直到脱胎神化的过程的消息控制。火候的具体内容为丹道隐秘,颇难发掘。而就仅就火候过程长短,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丹经也可谓众说芬芸,有说百日的,有说三百日(十月)的有说九十日的,有说三十日的,有说千日(三年)的,从中我们也可看出丹法的千差万别。

关窍:关窍的定义很难下,因为丹经中提到关窍,所指非一,而是各有其性质。这一点与药物之各异名不同。丹经中提到的各类关窍也很多,较重要的有:玄牝之门、戊己之门、玄关一窍(玄牝窍、玄窍、玄关窍、气穴、神气穴等均为其异名)、肾间一点等等。其中,玄牝之门和玄关一窍,当是丹道最重要的关窍,但二者是一还是异,丹经各有其说。

理法特点:一部丹经或某些丹经,有其区别于另一些丹经的地方,我们称之为理法特点。比如,气液相生是一些丹经的特点,先天一气又是另一些丹经的特色。这些,都是我们可以留心的地方。

有了上面所说的框架,我们就可以像填表格一样,对众多的丹经进行解析。当然,丹经千差万别,有的过于简略,可能无法填满五项。而有的又篇幅较大,析看不易,需要努力做功课。甚至有的丹经内容前后矛盾,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了。

再说我们解析方法的第二个特点。

解析丹经而不考虑其流派,有两原因。一是通常所说的派别,大多不是以丹经的理法内容为基础划分的,无法真实反映丹经的特点,反而可能产生错误的先入之见。二是前面我们提到的丹经框架表一旦出来,作一个索引,流派自然可以一目而见,你可以看到,可能有玄关一窍派、先天一气派等等,诸如此类,这样得出的派别,是有充分解析基础的,最为可据。

有一些丹经,可以确定为作者本人之作,或为其弟子所编,比如《悟真篇》、《紫清指玄集》等,但更多则是托名之作,比如《青华秘文》。排除因托名丹经而可能产生的错误理解,是我们忽略作者,以丹经为解析对象的原因。但要说明的是,我们并非不重视作者,实际上,我们都应该感谢和敬重丹经的作者和编辑者。只是在解析丹经时暂避这个问题,待有了充分的阅读积累后,自然会有分晓。

再有,有的丹经可能由于编辑原因,将两种或更多的丹经编在了一起,比如《还丹复命篇》中有误编入的《丹髓歌》。这就促使我们要将后者剥离出来,作为独立对象解析。这叫以最小单位丹经作为解析对象。对一些汇编类的丹经,如《道枢》等,更需如此。

以上方法,供大家参考。

六、阅读与研习

有效阅读丹经,对于研习丹道,至少有两个重要的作用。

1) 明理解惑。这是解决“我们在做什么”的问题,明确丹道的旨趣所在。

2) 辨法修真。这是解决“我们该寻求什么”的问题,帮助大家辨别正邪,直入真途。但是,对真正有志实践丹道者来说,阅读是不能取代实际修习的。丹道是一门必须身体力行的学问,除了实修,别无登真之路。

总而言之,有效的阅读丹经,对研习丹道大有裨益。

琅环散人的头像琅环散人
上一篇 2022 年 1 月 8 日 10:52
下一篇 2022 年 1 月 8 日 18:19

相关推荐

  • [E0002]道藏辑要

    《道藏辑要》继明《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之后收书最多的道教丛书。纂辑者有二说:(一)清末贺龙骧校理《重刊道藏辑要》谓此书系清康熙(1662~1722)间彭定求撰辑;(二)《道藏精华录》称此书系蒋元廷编纂于清嘉庆(1796~1820)年间(经考查,以此说为是)。后书板被焚,书亦留存甚少。光绪十八年(1892),四川成都二仙庵住持阎永和首倡重刊,至光绪三十二年刊成《重刊道藏辑要》,板存成都二仙庵。…

    生活 2015 年 6 月 13 日
    1300
  • 道教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道教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从文明角度来说,史书记录了华夏文明冰冷冷的历史,道教记录了史书所缺失的人情味。史书是残酷、冰冷的,成千上百的人可能连一笔记录都可能留不下,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喜怒哀乐放在历史角度上,什么都不是。我们经历了文明肇始、春秋战国、五胡乱华、汉唐荣光、明清没落到今天,历史上的对错有时候很难分辨,华夏文明得以延绵,包括很多先贤的奉献、创造、毁灭、杀戮。 残酷与人情相互交融,历史与宗教互…

    生活 2019 年 5 月 28 日
    1300
  • 二师兄不是天蓬元帅,西游记骗了我们这么久。

    对于我们这一辈人的童年,可不像现在的小朋友那么丰富多彩,但也有这代小朋友所不能比的地方,例如我们那个年代自由自在,而现在的小朋友则压力很大,要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只为大人眼中的一句“赢在起跑线上,为了你的将来好”。 所以,我们那个年代相对于现在来说,还是非常幸运的,尽管物质等环境上没有那么美好。 每一个年代都有象征性的电视剧。 我们这代人的童年象征当然是西游记了,这部神话剧精彩绝伦,激发了我们的好…

    生活 2019 年 11 月 18 日
    1100
  • 陕西省道教协会召开六届四次会长(扩大)会议

    陕西省道协网讯 2020年8月29日,陕西省道教协会在华山陕西道学院召开了六届四次会长(扩大)会议,省民宗委二级巡视员周荣乐、省民宗委宗教一处二级调研员郭立廷应邀莅临指导,省道协副秘书长以上人员参加会议,省道协会长胡诚林道长主持会议。 省道协秘书长冯祥民通报了省道协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说明了省道协第六届理事会领导班子成员和副秘书长责任分工。 周荣乐巡视员对省道协上半年取得的工…

    生活 2020 年 8 月 31 日
    1500
  • “师兄与师傅下山抗日,至今未归”的道教,为何没有佛教受欢迎

    曾在一档访谈节目中,看到一位记者访谈一座很落寞的道观,采访里面的一位老道人。老道长在采访中说他在抗战年代出生,在他小的师傅,他的师兄与师傅也为了革命下山参战,师傅嘱咐他要一直留在这里,于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守着道观,从年少到白头,他始终没有等来他们的消息,很可能早已战死沙场。有人曾说过:处于乱世之中的和尚是闭门躲祸,而道士却会选择主动下山救世。当处于和平年代,和尚为了迎香火而出门,但这个时候的道士已经…

    生活 2020 年 8 月 22 日
    1600
  • 《心说》与“心学”别谈

    《心说》与“心学”别谈​ 《心说》与“心学”虽然在社会学的指向和功用上有所差异,前者讲的是问道,后者讲的是问学。然而,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把心的属性作为向学问道的首要前提。他们都是阐述形而上的心的本体属性的学说,而绝非在研究心的构造。故而自然会引起人们把《心说》与“心学”放在一起从思想内涵上进行研读和比较。这里我们依稀发现,在期期可无言传之中仿佛存在着某种嬗递与联系。而这种联系,竟然不知道是历史的必然…

    生活 2019 年 10 月 26 日
    1200
  • [E0039]道德经释义外六种

    此为道经的一部合集丛书。共四册,内收《道德经转语》、《道德经古今本考正》、《道德经释义》、《常清静经》、《金玉经》、《太上黄庭经注》、《阴符经注》七种,正文前有康熙、嘉庆年序文,凡例、考证、转语等。此为白云山房藏板,清嘉庆14年(1809)刊本。刊刻者称此书乃“吕祖降鸾释义,彰是经性命之宗旨,发渊源之奥妙。客岁得之青来李道长,其版籍已百有余年,以是解囊重付之梓”。大致内容:《道德经转语》一卷:元,…

    生活 2015 年 3 月 21 日
    1400
  • [E0045]六壬图像

    六壬是占卜术的一种。此《六壬图像》是一套孤本书。全书共二十四卷,分为:十二时辰,十二月,每卷均有12幅工笔重彩方位神煞画像,画像后是解释占卜的内容。此清彩绘钞本,现藏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 我们常说”扭尽六壬”,当中的六壬可能就是这本书所言的六壬术数。六壬是由《易经》演变出来的术数,是占卜术的一种。按照占卜的时辰、方位计算,得出一位代表人物,再翻查占卜之事的签文,得出所求之事的指示文字。 …

    生活 2011 年 8 月 21 日
    1400
  • 强昱:早期道教的性观念与婚姻态度

    内容提要:与儒家对性与婚育问题的暧昧态度不同,道教自创立以来,逐步对此展开了十分系统深入的探索。从未将正常生理本能的满足视为洪水猛兽的道教理论家与修行者,为后人留下了一份重要的精神财富。在“人的尊严与发展”的主题下进行的说明,较为具体地揭示了早期道教独特的认识和实践关切。 关键词:守一 精气神 黄赤之道 偶景 丹田 作者简介:强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原文载于《中国本土…

    生活 2021 年 1 月 16 日
    1300
  • 道教中所有学成法术可以分为这几种,巫术也算是法术

    世人皆知道教法术有众多,大到移山填海,小到改变运势,容纳在道教内有着千万道不同用处的法术,为了防止相互混乱,也为了防止误导众人,道教把法术进行了分类,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到底分为了哪几类? 一、不交自会 不交自会,说的就是民间巫术的意思,主要使用的是超自然力量,或者说是神秘力量,富含神话色彩,民间巫术与巫术还不相同,一般巫术是有着相对应的体系的,比如萨满教的众多巫术,是有着很多传承可以查询的,在教学…

    生活 2019 年 11 月 12 日
    12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