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建民:中华传统医学流派之道教医学

中华传统医学流派之道教医学

盖建民

道教医学的历史源头可以远溯到原始宗教之巫术医学,而它的直接前身则是秦汉时期的方士医学。由巫医到方士医,再由方士医到道医,是道教医学前期孕育和演化的三部曲。

原文载于《中国民族报》2021年3月30日。

道教与中国传统医学关系极为密切,所谓“古之修道者莫不兼修医术”,因此自古就有“医道通仙道”的说法。民间广为流传的“十道九医”之说充分反映了道教“尚医”的历史传统。道教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985 年,丁贻庄在《道教分支学科条目征求意见稿》“道教医药学”词条中,最早提出了道教医学概念与道教医学的主要内容构成:“道教医学: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继承和吸收中国传统医学的成果,并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有独创意义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它包括服饵外丹、内丹导引以及带有巫医色彩的符谶仙药等,与中国的传统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医学与药物学的精华为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

1988 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时,这一词条定稿为:“道教医学: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继承和汲取中国传统医学的成果,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医药学知识和技术。它包括服食、外丹、内丹、导引以及带有巫医色彩的仙丹灵药和符咒等,与中国的传统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其医学与药物学的精华为中国医学的组成部分。”“主要内容:道教医学丰富而庞杂,其中与中国传统医学具有共同核心的为服饵外丹,作为广义的中国医学的重要内容有导引、调息、辟谷、房中和内丹修炼等养生术。另外还有一些带有神秘的巫医色彩的符、谶、咒、祝、斋等等。三者浑然一体,构成了道教医学的特色;有精华,也有糟粕。在发展过程中,其精华部分对中国医学有很大贡献。”

比较《征求意见稿》与《全书》之“道教医药学”词条可以看到:其一,《征求意见稿》正式收入《全书》时对“道教医学”的定义中删除了“有独创意义”。这一删除体现出当时研究中对“道教医学的特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未能发现道教医学中具有“独创意义”的内容。实际上,通过对内丹医学思想的研究,我们发现“独创性”贯穿于内丹医学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二,“主要内容”基本上未作改变。其中,丁贻庄把服食、外丹列入共同核心部分,而把内丹仅列为“中国医学的重要内容”的次要方面。服食、外丹由于直接为中医学所取用,因而成为中医学的核心构成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内丹医学思想从更高层次影响中医学, 对中医学的理论创新更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中医学尚有直接取之于内丹学理论的部分,如关于命门的论述、奇经八脉、小儿三岁纯阳说等。可见,内丹部分也应是中医学的核心构成。

日本学者吉元昭治的《道教与不老长寿医学》一书,以现代中医学为参照系,分析了道教与中医学的关系,认为道教医学内容包括 3 个层次。“中心圆”,此为与现在的中医学几乎相同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两者最接近的部分,包括汤液、本草、针灸等。该书还认为,具有道教特色的外丹术应用矿物类药物,故亦可归入“本草学”范畴。“中间圆”,此为具有道教医学特色的部分,包括导引、调息、内丹、辟谷、内视、房中等。这些是道教丹鼎派所支持的内容,相当于现在的运动体操疗法、呼吸疗法、精神医学疗法、性科学等。“外周圆”,此为最具道教色彩的内容,与民间信仰、民间疗法密切相关,包括符、占、签、咒、斋、禁、祭祀、祈祷等,是戒律的、伦理的内容。这些是所谓道教符箓派所支持的内容,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可以称作心理疗法或信仰疗法。“换一个角度来看,所谓道教医学,就是‘精气神医学’。其中,又以气为中心,内丹术实际上就是对气的追求,导引、调息、吐纳等,都与气密切相关。”吉元昭治以此界定了道教医学的内涵与类别。

道学研究学者胡孚琛则使用“道教医药学”的概念,指出道教医药学大致包括 3 个部分,其核心部分是仙药、本草、医方、针灸等,大致范围相当于中医药学。二者的区别仅在于道教医药学多以延年益寿、还春驻颜的疗效为追求目标。中间层部分是导引、按摩、气法、辟谷、房中、存思、饮食疗养及起居禁忌等,这是靠自我摄养和调谐精、气、神来防病、抗病的技术。外层部分是符水、药签、祝由、祭祀、斋醮等调整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治疗方法,具有强烈的宗教特征。道教医药学认为人体以气为本,治病就须调气,养气便能健身;道教医药学还将宗教神学引入医学,将身体各器官部位都配备“身神”来管理,把“存神”作为道教医学的治疗方法。

道教医学作为道教与科学互动的产物,是一门带有鲜明道教色彩的中华传统医学流派。道教医学在性质上属于宗教医学的范畴,它不同于一般的医学分支,带有明显的神学特征;道教医学在内容与形式上包罗宏富、多样。它与传统医学在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手段上既有相合之处,也有相异之点;道教医学具有精华与糟粕同在、科学与玄秘共存的双重性;道教医学是一种集生理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治疗和信仰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建立在道教宇宙论、人天观和身心观基础之上。

作者简介:盖建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琅环散人的头像琅环散人
上一篇 2022 年 1 月 15 日 09:47
下一篇 2022 年 1 月 16 日 10:37

相关推荐

  • 嵩山太无先生气经

    经名: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又名《太无先生气经》。不着撰人。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笈七签》,收入该书卷五十九。 嵩山太无先生气经卷上_并序下同卷 夫形之所恃者气也,气之所依者形也。气全即形全,气竭即形毙。是以摄生之士,莫不炼形养气,以保其生。未有有形而无气者,即气之与形相须而成,岂不皎然! 余慕至道,备寻秘诀,自行气守真向三十余载,所闻所见,殊未惬心。大历中遇罗浮山王…

    生活 2022 年 10 月 16 日
    1400
  • 梁兴扬道长退出道籍

    声明:今日起,本人自愿停更微博、退出道籍、辞去相关道教教职工作及道教相关社会职务,仅作为一名普通的爱国道教信仰者和传统文化爱好者,践行自我、传播正能量。 入教十年有余,对我来说是一段非同寻常的生活和感恩之旅,感谢十年来道教界的师友们对我的提携和教育,感恩十年来道教协会及相关部门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感谢所有支持我或者曾经支持过我的朋友,感谢所有关注我或者曾经关注过我的粉丝,感恩所有帮助过我或者关照过我…

    生活 2020 年 10 月 10 日
    1300
  • 道门网开启中文搜索

    【道门网开启中文搜索】道门网之前最大的遗憾就是不支持中文搜索,英文词汇中间有空格分割,中文字与字之间无分割,因此中文搜索是比较复杂的,从昨晚开始折腾,到现在,失败了几十次,最后终于搞定,道门网可以搜索内容了。下一步研究简繁搜索和拼音搜索,即通过拼音可以搜出对应的汉字。代码小白,不容易啊。

    生活 2019 年 7 月 27 日
    1300
  • 夜读丨再见2021,愿未来可期!

    1 过去的一年,可能有的人品尝过一些苦涩,经历过一些挫折,留下过一些遗憾。   虽说人要学会勇敢,但事实上,没有人强大到无坚不摧。在软肋被触及时,真心被辜负时,难过与无助都是相似的。   只是在接纳脆弱的同时,也别忘了给悲伤设置一个期限。   一年结束了,就借此机会好好整理一下心情,与往事告个别吧。   断掉不属于自己的念想,忘掉萦绕在心间的伤痛,舍掉那些无缘的人与事。   不管曾经的故事有多美好…

    生活 2022 年 1 月 1 日
    1300
  • 吕祖百字碑

    养炁忘言守,降心为无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甘露水,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生活 2010 年 12 月 4 日
    1400
  • 帛书《道德经》第一章 详细解读 学习圣贤智慧

    原文: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译文:关于规律,具体的某种规律不是恒常不变的规律。关于定义,具体的某种定义不是恒常不变的定义。 无法具体定义,无形变化的气,那是万物内在本质的开始。可以具体定义,有形相对不变的物质,那是万物外在形态的母体。所以处在无形变化的状态…

    生活 2023 年 4 月 15 日
    1200
  •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也称《无上玉皇心印妙经》,简称《玉皇心印经》或《心印经》。《玉皇心印经》是道士每日功课必诵经典,是修道之径路,是“命功”修炼功法。按照经中所讲悉心做去,小则有益身心,大则证道登真。诵持不退,不但能开通妙理,渐悟真诠,且能感格高真上圣,资助道力。 经文: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默朝上帝,一纪飞升,智者易…

    生活 2015 年 6 月 27 日
    1300
  • 龙虎还丹诀

    经名:龙虎还丹诀。唐金陵子撰。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龙虎还丹诀卷上金陵子述紫叶红英大还丹诀夫还丹者,本自九天之精粹,受二十四真。真水真火,外内包含,化五神运气,积而为水砂,禀积气极,乃号紫华红英之丹。又从戊己中宫黄金,化质归离,功成於九。是以阳金迁变,动用化机,运质易胎,合其五方之体,然后超於三元,脱质归真,号日还丹,殊灵化也。其还丹无方,《金碧经》及《参同契》是其方也。自古真…

    生活 2022 年 10 月 16 日
    1400
  • [E0019]梵音斗科

    此《梵音斗科》(大梵先天奏告科仪)由清代娄近垣撰。全书共分上下卷,主要内容是道教为生者禳病解厄的仪式,包含:大梵先天奏告元科、大梵先天奏告符秘、大梵先天奏告文检、先天奏告符盆二十八宿占验、先天奏告乐谱等内容。此为清雍正时期四色(硃墨黄绿)套印刊本。 编号:E0019格式:PDF大小:114MB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生活 2016 年 11 月 13 日
    1400
  • 吕锡琛:返本开新 关于道教中国化的思考

    返本开新 关于道教中国化的思考 吕锡琛 作为本土宗教,道教中国化有其特殊的内涵:它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承发扬道教因应社会发展进行“自我调适”的优良传统,对道教作出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调适,同时借鉴、吸纳相关优秀文化和经验,使道教得以革新和扩展,让产生于传统社会的道教不仅融入现代中国,更能适应当今世界和人类未来的发展。 道教中国化可从多个方面推进,本文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思考…

    生活 2022 年 1 月 16 日
    11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