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道学典籍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之处

¤ 袁宗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来设计,对此,道学典籍中也有着深刻而鲜明的阐述,分别解读如下:
1.道学典籍中与国家层面相契合的阐述。
富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道德经》33章)懂得物质生活满足者,其一定是精神信念充实富有;坚定不移谋划国家富强发展者,其一定是有远大意志。“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氾论训》如果是实施惠济利益民生的计划,就不要效仿固守古老的方式;如果是周密谋划国家富强发展战略蓝图,就不必死板遵循旧时的陈规。
民主:“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道德经》49章)圣明治世者,没有其个人的私心妄念,以百姓所想为所想、心愿为心愿,和人民同甘共苦,心连着心。百姓们合理合法及善意的诉求建议,当真心诚意地去倾听并能以善待;即使是那些疾言厉色或不守信义的声音,也能用诚心善意去听,关注他们的反映呼声,这就是发扬民主谋划惠及民生的善信之德。
文明:“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道德经》27章)正是因为圣明治世者遵循道济善化天人之原理,从不轻意把民众遗弃,永远强调珍惜物产资源,不随意糟蹋东西、残毁物命。这就叫做引导世人承袭培育良好的精神素养,维护社会文明进步的大环境。道经又指出:品行善良文明者,作为不善良不文明之人学习教育的导师;相反,行为不善良不文明的人,可当作善良文明者引以为鉴的反面教材。如果不重视树立培养善良文明的正能量,不吸取和遏制邪风劣习侵蚀的危害教训,虽然是善良文明者,但缺失了平时引以为鉴的自我警觉,也可能会做出荒唐糊涂的事来。
和谐:“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道德经》第4章)清除一切因背离道德及法度所产生的偏激锐气,消解所有因无序而造成的过度纷乱现象,遇上和谐社会就当与光明前景相拥,欣逢伟大辉煌时代而同盛世共生共荣。“故者圣王在上,政教平,仁爱洽;上下同心,君臣辑睦;衣食有余,家给人足;父慈子孝,兄良弟顺;生者不怨,死者不恨;天下和洽,人得其愿。”(《淮南子·本经训》)古时圣明并受拥戴者,推行和善公平,仁慈关爱融洽成为风尚;从上到下能够同心协力,人君与臣民们和睦共济;老百姓衣食充裕,家家供给满足;为人父母者慈爱,做子女的孝敬;当兄长者善良,做弟弟的恭顺;活着的人没有埋怨,过逝的人没有遗恨;普天之下和谐美好,生活幸福;人们择业求职都能够如意随心而各得所愿。
2.道学典籍中与社会层面相契合的阐述。
自由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道德经》32章)从开天辟地、阴阳和合化育而有了时序甘雨。但甘雨从不以人的意志去指使而它却济洒得很均匀。万物生息繁衍相继就有了一切名称。各种各样的物命既然有了各自的名称之分别,从此也就必将进入顺应自然时序、适宜化育而自由生长的平衡运行。生灵若明白变化规律而所做的一切才能在运动过程中,避免太早遭遇被淘汰之危害。如能把道法运行的自然法则运用于天地间自由生息的社会环境,这就犹如山川河谷溪流那样而统统自由自在地投归于大江大海中,找到归宿。
平等:“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后之。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66章)江海之所以能成百谷河流投归最大的集汇地,是因为它常善处在地势低洼的下游。所以才能够成为百流投归的容集地。因此奉道圣明者,若要想高效成功统领人民,就要在言语教导上平等谦下;若要想使威性提升,赢得世人的信赖,就须平等相待而不斤斤计较其个人得失。正因为奉道的圣明者能做到这样,而他处高处,百姓却并不觉得他是累赘及过重负担;位置排列在最前面,而世人并不感到他会带来危害。因此天下人民乐于信任拥戴而不厌恶他。正是因为圣明者能以平等谦下而甘于处后且不去与众人争先占有,所以天下就没有谁能与他相争了。
公正:“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道德经》16章)懂得遵循道德规范才能做到包容,做到大度包容才有公正可言,有了公正才符合帝王治世之道,帝王以公正包容治理社会才能使天下归服,天下归服了才会展现出治世方略之成果,以道学原理治世长久而永恒,自始至终的保持其自然公正本性就能减少挫折与避免不必要的危害。
法治:“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道德经》73章)天道运行规律无边无际,就像一团无形的法网,虽然稀疏看不见摸不着,而天地间万类却没有那个被遗漏在天道化育的法网之外。“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具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淮南子·主术训》法律一旦制定颁布,就是天下国民共同遵守的制度准则,也是治世者手中的准器和墨绳。国家颁布的法律是用来制裁那些不守法律者。对于触犯法律的人,不因为他们的地位尊贵而减轻惩处,也不因为他们的地位卑贱而加重刑罚。触犯法度者虽然贤能也一定要严肃诛罚,遵守法度的人虽然不贤能也一定不治其罪。这样就使公正之道通畅而徇私舞弊的门路被堵塞了。
3.道学典籍中与公民个人层面相契合的阐述。
爱国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道德经》78章)能够为了改变国家贫穷落后面貌而承受屈辱及为了天下的利益而做出奉献的人,这就叫做真正热爱祖国、捍卫尊严的主人(公民)。能够前赴后继拯救国家民族于危难存亡之中,这才称得上是真正力挽狂澜、解救天下、当之无愧的统领者(天下王)。“上坛齐举步虚声,祝国迎祥竭寸诚。当日陈情金阙内,今朝香霭玉炉梦。华图巩固山河壮,共和遐昌日月明。万民瞻仰尧舜日,岁稔丰登乐太平。”《玄门早课经》经忏道场庄严肃静,当用至诚崇敬的心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祥光照临。诵经时怀热爱祖国之心面向金阙帝君诚心祷告;清早上香时,将香虔诚焚烧在殿炉里,祈佑国土江域永固、山河壮丽,今朝高瞻远瞩,同日月一般光明。亿万人民瞻仰如此美好的时代及幸福日子,年年岁岁五谷丰登,生活快乐安康太平。
敬业:“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63章)谋划去做难度较大的事情时先要从容易处开始动手,设计去干宏伟的事业时必须周密思考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实际上做好天下有难度的事情,必须从先易后难入手以循序做起;干好天下宏伟的事业,必须从细小的环节谋划设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道德经》64章)几人合抱粗壮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开始生长成形的;九层高筑的堡台,是用一筐筐土、一块块石来开始垒起的;千里之遥的长途行程,当是迈出第一步开始行进到达的。……能自始至终地保持像起初那样勤勉慎行去干事,那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不应有的失利及败损。
诚信:“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道德经》49章)有诚信的人,自当互以诚信相待,即使是那些没有诚信之人,也应以诚信去对待并耐心地引导并教育,这样做则世间因有了诚信感化之德而使那些没有诚信者受到教育以反省改正。“智有诚实之谓信。”(《化书》)聪明智慧而确有了诚实这才叫做能够信赖。
友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道德经》49章)态度行为友善的人,自当用一颗友好真心去善待,即使是对那些不友善者,也要以友好善心去相待,世间因有了友善感化之德而使那些缺乏友善素养者受到教育,以改过自省。“当力学为善……夫为善者,乃事合天心,不逆人意,名为善。善者,乃绝洞无上,与道同称;天之所爱,地之所养,帝王所当急,仕人君所当与同心并力也。”(《太平经》)世间必当尽力学以为善处世,……这处世为善之理,就是做事合乎天理良心,不能违背人的正常生息之意愿,这就叫做为人处世友善。为善的道理,就是深究济世内涵,与道法运行的自然规律相融通。上天所赐予的关爱,大地所承载的养育,国家所实施的大政方针,大小仕宦与人君上下同心同德并且竭尽全力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结束语

今逢盛世,我们无比自豪地迈向伟大新时代,举国上下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奋进,谱写着当代中华灿烂辉煌的历史新篇章,而道学文化热爱传承者亦不例外。所以,我们应趁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进取,同心同德,团结正能量,和合强活力,求真务实,言传身教,努力挖掘诠释中华传统文化——道学典籍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相契合的要素。

(本文作者为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甘肃省道教协会会长)
琅环散人的头像琅环散人
上一篇 2019 年 10 月 7 日 17:21
下一篇 2019 年 10 月 11 日 12:44

相关推荐

  • 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为何穴居“活死人墓”?

    王重阳,道教重要派别全真教的创始人。生于1112年,陕西咸阳大魏村人。王重阳出身豪门,原名王喆(字中孚),重阳是其道号。他自幼饱读诗书,20岁便参加科举,文举失败后又改试武举,结果获得武状元,但是分配给他的工作却是甘河镇收税小吏。王重阳愤然辞官,到终南山刘蒋村隐居。这个时期的王重阳空有一身才华却报国无门,终日沉醉。当时就有遁入空门的念头,这也为后来创立全真教埋下了伏笔。《道教史》记载,公元1159…

    生活 2022 年 10 月 23 日
    1300
  • [E0061]两苏经解

    明焦竑辑万历25年毕氏刻本:(东坡先生易传九卷,东坡先生书传二十卷)苏轼撰;(颍滨先生诗集传十九卷,颍滨先生春秋集解十二卷,论语拾遗一卷,孟子解一卷,颍滨先生道德经解二卷)苏辙撰苏轼(1037~1101),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

    生活 2014 年 9 月 14 日
    1300
  • 丹壶经

    【存目】 一卷。晋以前。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

    生活 2009 年 1 月 23 日
    1300
  • 戈国龙:论内丹学工夫论中的“炼丹三要”

    论内丹学工夫论中的“炼丹三要” 戈国龙 摘 要:内丹学工夫论的一个重要的主题是“炼丹三要”,即内丹修炼功夫的三个要素:炉鼎、药物和火候。本文综合考察内丹学文献中的相关材料,对道教内丹学“返本还原”理论视域下的“炼丹三要”做了具体的文献疏释与理论分析,是作者道教内丹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之一。 关键词:炉鼎;药物;火候; 原文载于《世界宗教文化》2021(03)期,文章内容有删节 内丹学工夫论的一个重…

    生活 2022 年 1 月 16 日
    1400
  • 天文大成管窥辑要

    此《管窥辑要》(天文大成管窥辑要)由清初黄鼎纂辑,范文程鉴订。全书共八十卷,其内容以古今天文占侯分门编录,汇集了诸多天文历算、气象地质、祥异占卜方面的古籍,并附大量相关版画插图。此为清顺治十年六安黃氏家刊本。 下载地址:百度网盘

    生活 2022 年 10 月 16 日
    1300
  • 中国道教一代大师任法融道长仙逝,享年85岁

      5月26日消息,中国道教一代大师任法融道长于2021年5月26日10时20分仙逝,享年85岁。 任法融,原籍甘肃天水市,生于公元1936年,原世界宗教和平会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副主席,国家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陕西道教协会会长,山西道教协会名誉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陕西周至楼观台道观监院。任法融会长是我国著名道教学者,慈善家,著名书法家,传统文化…

    生活 2021 年 5 月 26 日
    1400
  • Discovery sheds light on ancient cosmetics

    Researchers confirmed recently that traces of a substance found in an over 2,000-year-old jar are a cosmetic face cream for men that was used to whiten the skin, illustrating that the desire to be phy…

    生活 2022 年 9 月 23 日
    1300
  • [E0058]南华经

    《南华经》即《庄子》,“南华经”一名是唐玄宗提倡道教时给加上以示尊崇,故宋、明所刊《庄子》多题为《南华经》。明代的沈汝绅搜集众家批注、评点汇为此五色(朱、墨、青黛、紫、黄)套印本《南华经》。除了郭象注,沈氏还收录了宋林希逸、刘辰翁,明王世贞、陈仁锡等人批点。 《庄子》成书于战国时期,但屡经后人损益,直到西晋初年郭象整理之后,方厘为定本。故陆德明《经典释文》里谈到“庄生宏才命世,辞趣华深,正言若反,…

    生活 2015 年 2 月 13 日
    1400
  • 如何阅读丹经

    如何阅读丹经 无始洞 述​ 历代丹经数量巨大,可称浩瀚,如何才能高效阅读,是有志于丹道研习者的一大难题。对此,本人有一些个人感受,供大家参考。 一、正确地分门别类 这是一个很传统的作法,基本上自道教产生已来,对道经、丹书的分类工作就没有停止过。而对丹道、丹经进行分类,则主要是从南宋开始,主要原因是两宋是丹经的高产期。但就目前而言,我们经常看到的,还主要是对丹道即道派的分类,对丹经的条析分类,则很不…

    生活 2022 年 1 月 8 日
    1300
  • ISO 9001的归纳

    ISO 9001可以归纳为五项保证要求 The basic assurancerequirements基本的保证要求We can also condense the requirements of ISO 9001into five assurance requirements:我们也可以将ISO 9001的要求浓缩为五个保证要求: 1The organization shall demonstr…

    生活 2024 年 12 月 15 日
    14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